5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座谈会前,习近平于13日在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 王晔摄/本刊
➤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这篇大文章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开好这次座谈会,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南阳市淅川县的水利设施、移民新村等,实地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库区移民安置等情况。
12日,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南阳市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调研。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等,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等情况。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从南到北,同饮一江水。南水北调工程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位于江苏扬州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考察,叮嘱“调水和节水这两手要同时抓”。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
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科学地利用每一滴水,让每滴水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产出更大的效益,绝不允许出现“大调水、大浪费、大污染”。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就是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剂。截至5月11日,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将431亿立方米的长江水调到了北方缺水地区,超过1.4亿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线累计向京津冀豫调水379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4个大中城市约7900万人。
“天一生水”。习近平总书记看的是水,更是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活水源头。
人和水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面镜子。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重塑人水关系,是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过去几千年,中华民族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3月6日,他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提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
中医药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800多年后的今天,“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又一次大放异彩。根据书中名方优化组合、创新运用而成的“清肺排毒汤”,经国家推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使用,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这篇大文章。”5月13日,听取南阳月季产业发展和带动群众增收情况介绍后,习近平总书记说。
2月,贵州,苗绣、蜡染;3月,福建,茶、沙县小吃;4月,广西,葡萄、螺蛳粉;5月,河南,月季、艾草……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留下一串特色鲜明的“产业”印记。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衔接期。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调研重点,也越来越多地转向“谋划振兴”。
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产业衔接至关重要。补齐短板、激发活力,让走出贫困的地区得到持续发展,是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应有之义。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渠首区域生态好,水质好,这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再加上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资金,淅川县邹庄丹江绿色果蔬园目前已开展猕猴桃、莲藕、葡萄等果蔬种植,带动了全村300余人从事相关特色产业,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健康发展、各美其美,各色产业的勃兴、起势,更能点亮中国乡村振兴的璀璨前程